当前位置: 首页新闻中心公司新闻

浅谈新质生产力在高效空调建设中的展望

发布:本站时间:2024/04/15[字体:]

1.webp.jpg

       2023年9月以来,“新质生产力”作为热词,备受关注。最近,我也总被问及:汇通华城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?


       从新质生产力的定义来看,它与技术革命、要素创新配置、产业深度升级相关。对于我们所从事的行业来说,很容易把它与自动化、数字化、信息化、智慧化联系起来。然而仅仅用先进的技术堆砌,是否就能给顾客带来惊喜——全系统COP>7的高效空调呢?答案显然是否定的。


2.webp.jpg


       这让我想起了一段往事。2016年初,我们受国内某知名互联网企业的邀请,在上海青浦为他们设计建造一座实验性的数据机房,要求:任何时点PUE<1.2;环境温度24±2度;每千瓦造价与“微模块”相当。由于客户指定的配电方式为“一路高压直流加一路市电”,配电负载系数约为0.04,照明及其他负载系数约为0.02,在上海要达到任何时点PUE<1.2的目标,意味着夏季空调负载系数必须控制在0.14以内,换句话说等同于:从源端到末端,空调全系统能效比大于7.2。从暖通专业的角度来看,采用“温湿度独立控制”,中温供水系统,冷机能效比大约为8.0,冷站能效比通常小于7.0,全系统做到5.0就是极限,要想超过7.2基本就是妄想。


       为了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,公司成立了专门的研发团队,将传统的、从源端到末端的暖通设计过程完全颠倒过来,我们的思路变成了:为达到客户要求的能效目标,在成本可接受的范围内,保证24度的环境温度,系统最高供水温度、温差是多少?由此确定以下几个问题:末端水风换热温差控制在多少、冷机工作压比应为多少、冷却塔逼近温差控制在多少、无人值守条件下如何保证系统持续高效运行。短短几个月时间,开发团队先后攻克了:带热通道封闭的末端换热系统,超高效一体化冷源站,基于人工智能的蜂群控制系统等几大难关。2016年9月,国内首个22度供水的数据机房顺利投入运行。2017年,系统通过了客户为期一年的试运行考核,全年无间断运行,年平均PUE<1.18,能效指标、可靠性指标、每千瓦造价均全面超越了客户的期望。


       回到本文话题,从新质生产力的角度来看,要提高中央空调工程的质量和效率,全行业还必须解决三个问题:


       首先是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和仿真。目前,国内大多数设计院,主要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,约束条件是设计规范和厂家的“货架产品”,支撑条件来源于设计师的经验,对于所设计系统的运行效果,很难做出精确的预判。要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,必须能够根据顾客的价值取向,做无约束的设计优化,并精确预判运行结果;


       其次是关键设备的定制化设计与生产。“货架产品”的特点是成本低,质量有保障,但难以满足特定工况下的性能要求。根据系统设计优化后的工况条件,高效率定制设计和生产关键换热设备,是行业必须解决的第二个问题;


       第三是实现运维的智慧化、云端化。这些年,国内在工程建设与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,但对于交付后系统的运行管理,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。随着人工成本不断上涨,顾客普遍面临成本上升、质量下降的双重压力。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智慧运行,云端值守,本地化、专业化的服务保障。


3.webp.jpg


       汇通华城从诞生开始,一直致力于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定制化设计、生产、仿真测试和持续运行保障。随着国家对于能效指标的要求不断提升,我们坚持守正创新,为各个行业的顾客提供:空调系统的设计与仿真验证、控制系统和关键换热设备的定制生产、以及持续运行保障等全方位以及全生命周期的服务。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,既是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产物,也体现顾客对高效能的需要。